蒋介石,国民党以前的头儿,他这个人挺复杂,所以历史上大家对他的看法有的说好,有的说不好。
毛泽东主席也曾对这位“长期的竞争伙伴”给过自己的看法。
1945年,日本认输投降后,蒋介石心里又打起了“独占中国”的小算盘,他假装客气,在报纸上大张旗鼓地请毛主席去重庆商量事情。
虽然知道这次宴会可能暗藏玄机,但毛主席还是毅然决定要去参加。
在飞往重庆的航班上,胡乔木秘书心里七上八下地跟毛主席说:“咱们这次出去,还能顺利回来不?”
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,因为他心里也没底,不过他还是很镇定,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先别管它,这事很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了。”
幸运的是,多亏了周恩来等同志的周到计划,这次去重庆的任务完成得很顺畅,毛主席安全无恙地返回了延安。
谈判结束后,毛主席谈了对蒋介石的看法。
他跟胡乔木讲:“我觉得蒋介石这人既凶狠得很,又胆小得很。”
在打仗那会儿,有个记者问毛主席:“您对蒋介石和咱们自己这边,有啥看法呢?”
记者其实并不是真的想知道毛主席对那两个字有什么看法,而是拐弯抹角地问到最后谁会胜利。
毛主席一下子就明白了记者的弦外之音,聪明地回答道:
蒋先生的姓“蒋”,就像是“将领”的“将”上面长了草,他其实只是个草莽将军。而我这个“毛”,可不是粗心大意的那个毛,而是反过来写的“手”。反手就像翻手掌那么容易,意思就是说,代表广大中国老百姓愿望和好处的共产党,打败只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,简直是轻而易举。
毛主席的说明既表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会赢的坚定信念,也给出了他对蒋介石的真实看法。
其实,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,蒋介石不过是个土军阀,打仗本事并不高。
郭汝瑰在自己的回忆里,也详细讲了讲这事儿。
郭汝瑰说,蒋介石虽然去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待过一段时间,但没多久就走了。
之后,蒋介石跟了陈其美,跟青帮纠缠不清,沾染了一身江湖习气。
1923年的时候,蒋介石碰巧遇到了孙中山,并且决定跟随他。
尽管孙中山派他去苏联学习军事经验,可他既不会俄语,待的时间也不长,所以军事上的精髓他自然也就没学到多少。
因此,蒋介石对于军事的了解相当有限,郭汝瑰很少有机会听到他谈论军事策略,虽然偶尔也提及过几次,但总是引出不少笑料。
比如说,有次蒋介石在讲话时说:“要把气沉到肚子里,一直沉到脚底。”
郭汝瑰对此评论道:“他身为统帅,却拿立正这种小事来说事,简直连最基本的科学知识都不懂,真是让人看不起。”
最后,郭汝瑰说:“蒋介石能爬上高位,主要是碰上好机会,靠投机取巧参加革命,还老玩权术。他政治手段挺狠,但军事上不太行,思想也落后得很。”
郭汝瑰的评价真是说到点子上了。
由于在打仗方面不太行,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,国民党老是打败仗,最后只能跑到台湾去了。
不过,虽说蒋介石确实很糟糕,毛病一大堆,还给老百姓惹了不少大麻烦,但毛主席对他的看法并不全是批评。
毛主席有一点和蒋介石看法相同,那就是他俩都觉得“中国是独一无二的”。
二战打完了以后,台湾有人开始有了新说法。
一些支持战争的日本军人,为了继续在台湾捞好处,就让他们扶植的、那些偏向日本的台湾人到处说话,搞出了所谓的“台独”风波。
尽管这件事情慢慢平息了,但日本政坛上还是有些人继续给搞“台湾独立”的那些“台独”人士撑腰和支持。
之后,国民党撤退到了台湾,大力打压反对声音,让“台独”的论调渐渐平息了下来。
蒋介石这辈子干了不少坏事,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,他还是挺拎得清的。
蒋介石在台湾再次掌权后,就直截了当地说,那些搞“台独”的组织,都是国民党的对立面。
把一些坚持“台独”的人从台湾赶走之后,蒋介石放出狠话:“谁要搞台独,我就给他点颜色瞧瞧!”
蒋介石立场强硬,但他心里明白,那个他最想巴结的美国,其实才是“台独”背后最大的推手。
1950年以后,台湾海峡碰到了三次大麻烦,每次美国都想借着帮国民党的旗号,把台湾从中国分出去。
蒋介石心里清楚得很,当第一次台海风波闹起来的时候,他就让“外交部长”叶公超出面说话,一边呢,他答应了美国关于保护台湾的打算,另一边,他又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在后来的两次台湾海峡紧张局势里,蒋介石还是保持着同样的立场。
看了蒋介石的声明后,毛主席心里头竟然有点儿高兴,对蒋介石的看法也柔和了不少。
1951年夏天的一个日子,毛主席正翻看着书籍,这时,他的两个闺女李敏和李讷蹦蹦跳跳、嬉闹着来到了他跟前。
两姐妹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刚才的事儿,毛主席听了老半天,总算是弄明白了个大概情况。
姐妹俩聊天时说起蒋介石,李敏说:“蒋介石是中国人啊。”而李讷却反驳道:“蒋介石是坏人,怎么能算中国人呢。”
姐妹俩吵了老半天,谁也没能劝动谁,最后只能去找见多识广的爸爸帮忙。
毛主席笑着,很干脆地告诉女儿们:“蒋介石,他也是咱们中国人嘛!”
李讷心里犯嘀咕,她觉得只有当好人,才够格称自己是中国人。
毛主席和气地讲清楚:“蒋介石这人很糟糕,可他终归是中国人。眼下他溜了,逃到我们中国的宝岛台湾去了。”
毛主席还说:“人家外国想要,咱们还不舍得给呢。”
虽然这只是平常聊天中的一句话,但却能反映出毛主席对蒋介石的看法。
五十年代快结束的时候,台湾的政治局面变得不稳定起来,有人开始呼吁要通过民主方式来选“总统”。
蒋介石本来位置坐得稳稳的,咋就突然想竞选总统了呢?
没想到,这些事情全都是美国在背后搞的鬼。
美国发现蒋介石坚决不同意配合搞“分裂中国”的把戏,觉得他不太顺从,便琢磨着找个愿意听话的人来代替。
受到美国的影响,有人提议选“总统”候选人,有的人支持胡适,有的人则看好陈诚。
不过胡适只是个读书人,对政治方面不太在行,难以挑起大梁,这样一来,陈诚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。
1961年,陈诚获邀前往美国与肯尼迪会面,讨论有关“一中一台”的分歧。
然而,让美国出乎意料的是,尽管陈诚一辈子都在跟中国共产党对着干,但他却从未动过要分裂中国的念头。
美国的打算又泡汤了,不过台湾那边选“总统”的事情还在进行中。
这件事传到了毛主席那里,没过多久,他就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看法。
他讲道:“要是台湾还是蒋介石当老大,那还不错,不过在国际活动上,有他在场的话,我们就不参与了。”
毛主席的想法挺直接,他希望蒋介石能继续留在“总统”的位置上,因为只要蒋介石还是台湾的“头儿”,国际上就会给他留点余地。
毛主席这句话是对一位外国客人讲的,结果很快就在国际上传开了,无形中给蒋介石竞选“总统”添了一把柴火。
1956年,周恩来借着接待外宾的机会,向蒋介石传话:“要是蒋介石能把台湾交还回来,那可就是立了大功,中国人民会原谅他的。”
打这儿以后,蒋介石心里开始犯嘀咕了。
之后,借着曹聚仁传递信息,蒋介石和毛主席有了数次间接的对话,交谈氛围挺和谐的。
可是,就在还没能完全说服蒋介石的时候,大陆那边出了状况,而蒋介石也在1975年离世了。
大陆方面不愿放手,一直坚持努力与蒋经国沟通,直到1987年,两岸之间才终于搭起了交流的通道。
但就在这时,民进党猛然冒了出来,“台独”势力也变得越来越嚣张。
他们最喜欢做的就是追捧外国、讨好外人,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。明明身体里流的是中国的血,嘴里说的是中国话,脚下踩的是中国的地,却还要不停地指责中国,破坏祖先传下来的基业。
对那些搞“台独”的人,中国人民绝不会放过他们,要是他们敢越过底线,国家肯定会严厉出手。
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