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1日,美国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市,一座能容纳6.3万人的体育场内,气氛肃穆。总统特朗普与亿万富翁埃隆·马斯克坐在相邻位置,隔着防弹玻璃,短暂握手、交谈。这是两人自三个月前公开决裂以来的首次同框。现场镜头捕捉到特朗普身体前倾,马斯克频频点头,随后还拍了拍对方肩膀。这一幕迅速被全球媒体放大,成为政治与资本关系的最新隐喻。
这场握手发生在查理·柯克的追悼会上。柯克是特朗普的坚定盟友、保守派活动家,9月10日在犹他州演讲时遭枪击身亡。他的离世震动美国右翼阵营,也让这场追悼会成为政治人物聚集的特殊场合。在如此敏感时刻,特朗普与马斯克的互动,远不止一次简单的寒暄。
两人曾是2024年大选中的关键搭档。马斯克不仅公开支持特朗普,还以其巨大影响力推动保守派选民动员。特朗普就职后,更任命他为“政府效率部”负责人——一个由行政命令设立的临时顾问机构,旨在精简官僚体系、削减政府开支。马斯克一度被视为特朗普政府中最具变革潜力的外部力量。
但合作很快破裂。导火索是2025年7月特朗普签署的“大而美法案”(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)。这项被白宫称为“经济复兴基石”的法案,核心是永久化企业减税、提高遗产税免征额,并扩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优惠。但为弥补财政缺口,法案同时大幅削减医疗补助(Medicaid)和食品券(SNAP)等社会福利项目,要求受助者必须工作或参与培训才能领取。
马斯克对此公开批评,称该法案“加剧财政赤字,牺牲底层换取顶层利益”。他在X平台发文质疑其可持续性,甚至暗示可能组建新政党。特朗普则反击称,将审查马斯克旗下企业所获政府合同。一场涉及国家财政方向与科技巨头政治影响力的公开对峙就此爆发。
“大而美法案”并非简单的一纸文件,而是特朗普2025年政策议程的缩影。它延续了2017年减税逻辑,但走得更远:企业税永久锁定在21%,研发支出可全额抵扣,国际税收规则也向美国跨国公司倾斜。支持者称其将刺激投资与增长;批评者则指出,未来十年将新增3.3万亿美元赤字,主要受益者是收入最高的1%人群。
而所谓的“政府效率部”,本质上是一个没有法定权力的临时团队。马斯克作为“特别政府雇员”参与,无需放弃私人资产,也不受常规官员监管。他的角色更像一位“战略顾问”,依靠个人影响力推动改革。这种非正式安排,既赋予灵活性,也埋下权力边界模糊的隐患——当政策方向发生冲突时,合作关系极易瓦解。
因此,三月前的决裂并非偶然。马斯克代表的是技术精英对“效率”与“可持续性”的执念,而特朗普则深谙政治动员与选民基本盘的逻辑。前者担忧财政失控,后者更关注兑现竞选承诺。两人的矛盾,实则是两种治理哲学的碰撞:技术理性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张力。
那么,一次握手能否弥合这种深层分歧?主流分析普遍持怀疑态度。《环球市场播报》指出,互动全程不足一分钟,且发生在高度仪式化的场合。政治人物在追悼会、庆典等公共活动中礼节性互动本属常态,未必反映真实关系修复。更多评论认为,这是“象征性破冰”,目的在于向保守派阵营传递团结信号,尤其是在柯克遇刺后,右翼亟需凝聚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柯克本人曾在两人争执期间扮演调解人。据消息人士透露,他多次通过短信提醒马斯克,其公开批评可能削弱特朗普整体议程。马斯克对此表示接纳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柯克的葬礼上,两人愿意同框——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,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政治姿态。
对公众而言,这场握手提醒我们:现代政治越来越依赖非正式网络与个人关系。当传统政党结构松动,亿万富翁与前总统的互动,可能比国会辩论更能影响政策走向。马斯克虽无正式官职,但他掌控社交媒体、航天、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,其表态本身就具有政策影响力。
未来几个月,两人关系将面临真正考验。若特朗普推动新一轮减税或基建计划,是否再度寻求马斯克支持?SpaceX能否继续获得联邦合同?“政府效率部”改革能否推进?这些具体议题,将比一次防弹玻璃后的拍肩更真实地揭示合作是否重启。
此刻的握手,或许不是和解的终点,而是一场复杂博弈的中场暂停。在政治与资本交织的时代,公开的冲突与私下的协调,往往同步上演。真正的答案,不在镜头前的几秒钟,而在接下来的政策细节与利益权衡之中。
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